1. 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,多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、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、人大复印资料的《高等教育》、《教育学》、《中小学教育》、《宗教》等全文转载,并被其他文摘杂志或论著多次摘引观点。代表性论文如下: 2. “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再认识”,独著,《必威官网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1989年第6期。 3. “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化运动”,独著,《心理学探新》1989年第4期。 4. “论青少年的意志及其培养”,独著,《心理学探新》1992年第4期。 5. “教育研究:观察我国教育理论发展动态的窗口”,独著,《教育研究》1994年第1期。 6. “结合专业课教学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”,独著,《中国高等教育》1994年第3期。 7. “中外德育思想比较概论”,独著,《必威官网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1994年第5期。 8. “文、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结合——当代中外高教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”,独著,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》1995年第2期。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。 9. “港、台地区道德教育发展特点辨析”,独著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1996年第4期。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;《高教文摘》1996年第10期摘登。 10. 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”,独著,《中国高教研究》1998年第3期。 11. “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与实践之差异及其成因”,独著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1998年第5期。 12. “试析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情感基础”,独著,《教育探索》2001年第12期。 13. “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得失与启示” ,独著, 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2002年第5期。 14. “两难选择: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问题”,独著,《黑龙江高教研究》2002年第5期。该文被《高教文摘》2003年第1期摘登,被南通师范学院的《师院教育》2003年第1期摘登。 15. “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的的人格意义——对全纳教育内涵的理解”,独著,《中国特殊教育》2004年第7期。 16. “基础教育的中国特色:建构以‘情’为根基的主体发展观”,独著,《必威官网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5年第2期。该文被《新华文摘》2005年第17期全文转载,被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,被兰州大学出版的《教育学报》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,并被多篇论著引用观点。 17. “杜威:教育理论的魅力与缺憾——当代的再评述”,独著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教育科学版)2005年第3期。 18. “自费出国留学:喜忧参半——赴俄罗斯访学所见所思之一”,第一作者,《继续教育研究》2005年第4期。 19. “有感于俄罗斯的副博士学位”,独著,《江苏高教》2005年第6期。 20. “走向以人为本与辩证思维——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二十年发展之大趋势”,独著,《河北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8年第4期。 21. “追寻中国大学的真精神——恢复高考三十年后的思索”,独著,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》2008年第11期。该文被《中国高等教育》2009年第9期摘登,被《高教文摘》2009年第2-3期摘登。 22. “在中外教育历史的碰撞中寻找教育的真谛——硕士生阶段教育史专业设置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方向的探索”,第一作者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教育科学版)2008年第7期。 23. “当前教育学学科理论研究中方法论层面的反思”,第一作者,《必威官网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0年第4期。 24. “寻找契合点:新课改不可忽视的思维方式”,独著, 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2010年第4期。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小学教育》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。 25. “宗教信仰:美国教育捐赠的基本动因”,独著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10年第7期。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宗教》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。 26. “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争鸣的考察与省思”,第一作者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科版)2010年第6期。 27. “对中外教育交流的反思”,独著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2011年第20期。 28. “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文化自我认同问题探究”,独著,《必威官网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3年第1期。 29. “俄罗斯副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及其借鉴意义”,第一作者,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》2013年第9期。 30. “千年科举考试终结地的考察与沉思”,第一作者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4年第6期。 31. “由中外历史上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变革引发的思考”,第一作者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教育科学版)2015年第1期。 32. “论当前道德及道德教育的症结——兼论世俗化进程中认知的偏颇与失误”,第二作者,《必威官网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5年第1期。 |